首頁 > 早教頻道 > 早教熱點 > NYC育兒分享:解決寶寶“黏人”的方法,不是把他推開,而是……
“我家寶寶上幼兒園都一個月了,每天送去還要哭,是不是缺乏安全感?”
“產(chǎn)假結束了,我去上班寶寶就哭鬧不停,會不會傷害他的安全感?”
“管教寶寶,他就哭鬧,會不會傷害他的安全感?”……
每位父母,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困惑,而大多數(shù)的問題都與孩子的“安全感”有關。
很多媽媽在這個問題上顯得過于緊張和焦慮,總是擔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,導致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。
“安全感”這個詞現(xiàn)在相當流行,甚至成了一個萬能筐,把遇到的很多問題都習慣性地丟進這個筐里,任何不確定的事情都被看成缺乏安全感。
如果統(tǒng)統(tǒng)貼上“缺乏安全感”的標簽,不但不能解決問題,還可能會耽誤事兒。
比方說,孩子的哭鬧有很多原因,有可能是因為寶寶還沒學會合適地表達情緒;
也有可能是父母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寶寶溝通,寶寶需要父母去理解他們;
如果是和別人一起玩時哭鬧,那孩子要表達的可能是需要父母教他們怎么和別人恰當交往……
哭鬧行為背后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。父母們對寶寶的各種行為,不要給予一刀切的解釋,而要根據(jù)孩子的年齡段去理解,并結合寶寶自身的特點尋找原因。
第1則?-THE FIRST-
安全感來自對媽媽的信任
對小寶寶來說,什么是安全感?
0~1歲的嬰兒逐步發(fā)展出四種基本情緒:快樂、生氣、傷心和害怕。大千世界對寶寶來說都是新事物,有時候難免會害怕。
寶寶把媽媽當作安全基地,他們知道,覺得一旦有危險,害怕了,就可以回到媽媽那里獲得支持。
這樣,寶寶最初的安全感就開始建立。所以,小寶寶的安全感是逐步從信任媽媽,從媽媽給予的呵護中發(fā)展出來的。
如果媽媽對寶寶的需要比較敏感,能夠有規(guī)律地及時滿足孩子的需要,他們就會對媽媽形成基本信任感,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(secure attachment)。當寶寶有了對媽媽的安全依戀,媽媽就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強大后盾,他們就會有很多積極的表現(xiàn)。
第2則?-THE FIRST-
母嬰依戀的不同階段
心理學家鮑比(Bowlby)是研究依戀理論的創(chuàng)始人。
鮑比指出,在嬰幼兒期間,依戀的發(fā)展經(jīng)歷了四個比較寬泛的階段,最終達到“母親—嬰兒之間動態(tài)的平衡”。
1、前依戀階段
0~6個星期,寶寶從母親那里獲得食物和舒適撫慰。
這個階段,如果把他們和母親分開并不能造成寶寶的不安和焦慮,他們基本上不怕生,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反應沒有差別。
2、依戀形成期
6個星期到6~8個月,寶寶開始對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有不同反應,開始有分離焦慮的苗頭。
這時候?qū)殞毴绻姷缴藭蓿辉敢庾屔吮?,這些都是正常現(xiàn)象,不要認為自己的寶寶膽小。
如果我們看見朋友六七個月大的寶寶,請盡量克制自己,不要隨便捏寶寶的臉或者抱他,盡量避免給他造成壓力。
3、依戀明確期
6~8個月到18~24個月,當母親離開時,寶寶表現(xiàn)出明顯的分離焦慮。這個階段寶寶特別黏媽媽,這是正常的。
我想每個父母都經(jīng)歷過自己要離開時寶寶的各種哭鬧。
正常的孩子,在6~18個月,都會體驗到分離焦慮。不同的是,和媽媽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戀的寶寶,能夠適度表達分離焦慮,比較容易安慰,有比較強的探索性和獨立性。
4、互惠的關系
18~24個月及之后的幾年。在這期間,母親和寶寶共同調(diào)整和平衡雙方的關系。
媽媽可以解釋自己去哪兒,多久回來。寶寶可以提一些要求,比如給我講一個故事再走,或者親三下再走。
在這個階段中,寶寶理解父母去干什么、多久能回來,并且相信父母一定會守諾言回來,同時他們也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在雙方的關系里也有一定的重要性,這讓他們能夠承受父母短暫的離開。
慢慢地,穩(wěn)固的依戀關系會幫助孩子在和父母分離的時候仍能保持安全感。
所以,安全感并不會因為一次分離就缺失,也不會因為某一段時間的相處就必定穩(wěn)固不移,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,而且在寶寶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狀態(tài)和規(guī)律。
它是在寶寶從小和父母的互動當中一點一滴形成的,然后由此逐步擴展到寶寶怎么和其他人互動,怎么看待未知的世界。
第3則?-THE FIRST-
怎樣培養(yǎng)“安全依戀”?
1、不要擔心“寵壞”一個小嬰兒
孩子剛出生,父母的糾結就產(chǎn)生了:寶寶哭了,抱還是不抱?抱了會不會寵壞他?
許多研究嬰兒的專家都指出,不要擔心寵壞一個小嬰兒。6個月之前,寶寶啼哭通常都是生理或者生活需要,是真實的信號。餓了、尿不濕需要換了、肚子里脹氣,或者周圍任何一點新的變化等都會讓他們哭。
這個階段的小寶寶還沒有能力通過假裝哭來控制父母,因為他們的認知和思維沒有發(fā)展到能夠理解“行為和后果”這樣邏輯關系的階段。
所以,我們需要對寶寶的啼哭做出及時反應,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寶寶不舒服。
[哭泣是嬰兒的語言,我們要耐心傾聽原因]
有一項嬰兒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4個月大的寶寶,在餓了的時候放聲大哭,一旦媽媽靠近,還沒開始喂奶,他們往往已經(jīng)止住哭聲。這說明,在每天有規(guī)律的生活中,他們意識到了媽媽的照顧行為,所以當媽媽靠近時,知道媽媽來照顧他們了,就慢慢停止啼哭。
我們及時、恰當?shù)貪M足他們的需要其實不能算“寵”。恰恰相反,嬰兒就是這樣通過媽媽迅速、穩(wěn)定、重復的行為來認識自己和媽媽的關系,建立對媽媽的安全依戀,進而建立對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。
關于及時反應的方式,不一定是寶寶一哭,就馬上把他抱起來,還可以用各種其他方式做出反應。比如,走過去,看看他是餓了還是需要換尿布,也可以跟他講話、唱歌、撫摸他的皮膚等等。
不過,新媽媽也不要過于焦慮。雖然及時而恰當?shù)姆磻w現(xiàn)了媽媽和寶寶的互動,但它并不是一定要在寶寶啼哭后幾秒鐘做出反應,而是說這種模式在一定的時期內(nèi)應該是穩(wěn)定的、有規(guī)律的。只要長期的照料方式是穩(wěn)定的、有規(guī)律的,偶爾幾次媽媽沒有及時趕到寶寶身邊也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。
所以說,在寶寶人生開始的最初6個月,父母對寶寶哭聲反應及時,能揣摩出他們需要什么并給予比較恰當?shù)臐M足,這樣他們就知道不必大聲啼哭來吸引父母。這將有利于促進他們其他交流方式的發(fā)展,也是培養(yǎng)他們將來人際交流技能的基礎。
2、解決“黏人”的方法是主動陪伴
從6個月起,寶寶開始對周圍事物產(chǎn)生濃厚的好奇心,手眼協(xié)調(diào)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也增強了。
這一階段他們已經(jīng)逐漸理解手段與目的的關系。所以人生的第二個半年,寶寶逐漸具備利用哭聲來召喚我們的能力。
這個時候,我們需要在他召喚之前,就主動和他一起玩。如果我們能為寶寶安排各種有趣的游戲,與他交流,并滿足他的好奇心,讓他醒著的時候經(jīng)常有事情可做,他就不會覺得很無聊,這樣就會保持良好的情緒,不會一天到晚讓媽媽抱或者通過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。而且,在陪他一起玩的過程中,他也會慢慢學會怎么自己玩,1歲多之后就不會時刻需要人陪了。
有些媽媽抱怨寶寶黏人,一刻都不能離開,一離開就哇哇大哭。前文中的依戀建立階段已經(jīng)指明,其實6個月到兩歲期間,是大部分寶寶體驗分離焦慮的高峰期,所以這是正?,F(xiàn)象,要理解他們,盡量有耐心。
有些媽媽特別害怕寶寶不獨立,所以她們說:我希望我的寶寶能比較獨立,所以我就盡量讓他自己去玩。其實越這樣做,越會讓孩子更黏人。
因為在他需要我們的時候,我們卻把他推開,這個信息會讓他誤解為媽媽不愛他,從而更加時刻黏上來。他需要媽媽的關注,確保媽媽是愛他的。這樣反而會傷害他們安全依戀的建立,讓他們?nèi)狈Π踩小?
只有寶寶認為我們是可信任的,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隨時出現(xiàn),在我們離開的時候,他們才會安心,也更愿意探索世界,接受挑戰(zhàn)。
所以希望父母面對黏人寶寶的時候不要緊張,逐步建立穩(wěn)固的依戀關系會讓他們變得獨立。
3、用積極的情緒影響寶寶的情緒表達
要讓寶寶建立安全依戀,媽媽需要學會用穩(wěn)定積極的情緒來面對寶寶的變化和成長。特別是6個月之后,寶寶的情緒發(fā)展非??欤粌H僅限于基本情緒,情緒的種類變多了,而且情緒的強度也增加了。
首先是來自媽媽的情緒影響。寶寶之前總是感覺到媽媽的積極情緒,“寶寶好可愛!寶寶好乖!”這一階段,媽媽的表情和語言積極的成分占大部分。從寶寶會爬開始,情況就改變了。
比如,媽媽有時候會生氣地說,“不要爬上去!不要拉窗簾!”寶寶經(jīng)常會感覺到媽媽的消極情緒,對情緒的認識逐漸變得復雜。他們自己也開始體驗到更多的情緒,比如,“媽媽不允許我干這個!”或者,“我想把瓶蓋打開,可是怎么也打不開!”從中體驗到生氣或者挫折感。
同時,寶寶情緒的強度開始發(fā)生變化。到8個月的時候,寶寶開始能夠理解手段與目的的關系,這是認知發(fā)展的一個重大變化。
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,4個月的寶寶看到有個好玩的玩具,不過他夠不到,而這個玩具上系著一根繩子,這根繩子就在他面前,但他此時還不能認識到“我只要抓住繩子就能拿到玩具”。
而8個月的寶寶就能輕松地拿起繩子,把玩具拉過來,高興地玩起來。這一階段,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(xiàn)目標,這種喜悅感比媽媽直接給他玩具的喜悅感要強烈許多。
同樣,當他想做一件什么事而遇到困難時,比如,“我要拿到這個玩具,可是要拿到這個玩具必須爬過這個障礙”,那么如果他成功了,就會體驗到加倍的成就感;如果沒有成功,則體驗到加倍的失敗感。
情緒發(fā)展就是這樣的過程,這是正常的,我們希望寶寶能產(chǎn)生正常的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。但是,他們怎么對待自己的情緒需要經(jīng)過很長的發(fā)展階段。所以寶寶越小,媽媽越要有耐心,多表達積極的情緒、支持和愛,讓孩子常常保持愉悅的心情,減少不必要的哭鬧,這有利于以后寶寶認識情緒、表達情緒和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。
4、提供安全穩(wěn)定的環(huán)境讓孩子盡情探索
寶寶在6個月之后,活動能力越來越強,而且他們在好奇心的驅(qū)使下到處摸索。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布置家里的房間,盡量減少不安全的因素,為寶寶的成長提供穩(wěn)定安全的環(huán)境。
對寶寶有危險的東西,該收的都收起來,比如廁所的清潔液、廚房鋒利的剪刀。如果寶寶對柜子門感興趣,經(jīng)常去開關,要把放藥品的柜子門用門扣扣住,開放其他安全的柜子,這樣就不用經(jīng)常去禁止他玩柜子門。
如果這也禁止那也禁止,就容易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消極情緒,而他們自己也會產(chǎn)生消極情緒,從而壓抑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所以,要盡可能地鼓勵孩子去積極地探索,減少他們因為媽媽不讓做什么事而“抗議”地哭鬧,但前提是保證他們的安全。
對一些必須要禁止寶寶接觸的事物,要根據(jù)寶寶的理解能力,采用簡潔的指令或者轉(zhuǎn)移注意力的辦法。盡量讓媽媽和孩子的情緒都比較穩(wěn)定,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。
當我們了解了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,并且陪伴寶寶一起經(jīng)歷了他人生頭幾年的成長,就不會把所有的問題都丟到“安全感”這個筐里了。
安全感的建立和親子互動的模式息息相關。只要我們尊重孩子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,關心和尊重他們的感受,及時恰當?shù)鼗貞麄兊男枰?,為他們提供相對來說穩(wěn)定、良好的環(huán)境,就不需要時刻擔心他們會缺乏安全感。
有些媽媽可能會焦慮地說,我覺得我的寶寶剛開始好像沒有建立安全依戀,怎么辦?這也不必擔心,從此刻開始給予孩子愛和理解,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,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安全港灣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