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專家團隊 > 程祺 > 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,與孩子的成長合作
在聽到這樣的話時,家長不由得為自己的孩子著急:“我家寶寶是不是要多學些什么?”
迷茫和焦慮隨之而來。那么多的東西都想讓寶寶學,但是寶寶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怎么辦?我家寶寶也學習了很多東西,但是并沒有那么優(yōu)秀,是不是開始的太晚了,現(xiàn)在要多“加餐”?
這些問題和困惑,根源在于家長對寶寶的心理預期。我們都想讓自己的寶寶更健康,更聰明,更有能力……但是,有時卻沒有具體、合適的規(guī)劃與預期,聽到其他孩子閃閃發(fā)光的“成就”,受到這些信息的干擾就會擔心、焦慮。
其實家長和寶寶都可以更加幸福,更加輕松,也同時更加成功。
這需要家長首先把固有的路徑、看法、套路都拋開。為什么呢?就像一只裝滿水的杯子,不倒空是裝不進更有營養(yǎng)的果汁的。
其次要家長重新思考寶寶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。寶寶有自己的發(fā)展階段,在上小學之前的學習方式就是以游戲為主,主要培養(yǎng)態(tài)度和行為習慣。身體、心理的健康和與同伴、長輩的相處能力是培養(yǎng)的重點,具體表現(xiàn)的“不夠好”就是成長的權利和機會。如果寶寶樣樣都表現(xiàn)很棒,那才是需要家長擔心的。
最終建立合理的心理預期,與寶寶的成長合作。心理預期與寶寶成長的階段、自身的情況相合,才是合理的。基本的原則是從寶寶自身出發(fā),不和別人家寶寶比較。智商、玩商、情商、逆商,每個寶寶的基礎條件和領先領域都不同,對寶寶未來的信心是給寶寶最強大的護航。
清楚了大概的方向,還要把握兩個基礎。有了這兩個堅實的基礎,會從容的應對變化和意外。
基礎一、長期思維,價值投資:在某一個時間節(jié)點,孩子成長沒有硬性的指標,沒有機械的衡量。因為孩子的成長一個超長期的連續(xù)過程,會有上上下下的波動,進步是伴隨著退步交替發(fā)生的,而且很多時候結果和成效都是滯后的。所以在對孩子的成長預期,要接受暫時的反復與不足。只要符合不同時期的心理健康標準,家長就不必過于要求“更好”;如果有短板,注意及時補上就好。
基礎二、底線思維,明確目標:寶寶的快樂重要還是光環(huán)重要?或者還是能夠兩者兼顧? 護好底線,放松要求,就是寶寶自己野蠻生長的時候。寶寶的興趣是成長的原動力,非常寶貴,需要家長的呵護。比如,讓孩子學習跳舞,為了健康、氣質還是考級? 孩子自己在上課時玩得高興,健康有活力,那么,考級的證書就不再那么重要。
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,家長是護航者,同時也是收獲者。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不時地抬起頭來看看。心理預期適合了,寶寶和家長收獲的,是滿滿的幸福和成就感。
< 上一篇:孩子要上幼兒園,家長們做好準備了嗎?
> 下一篇:3-6歲兒童的自控力與社會發(fā)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