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專家團隊 > 程祺 > 1-3歲,當孩子的心理開始萌芽(下)
寶寶的各種心理過程,都是在與成人、同伴的日常交往、游戲活動中發(fā)展的,具體在每一天的所見所聞、互動回應之中。充分認識到這一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,會使很多“問題”自動消失,在愛意的澆灌下,幼兒的心理向著更高水平發(fā)展。
最近辰辰特別的“纏人”,媽媽去哪他都要跟著,吃飯也要坐在媽媽身上,媽媽去衛(wèi)生間他也要守在外面,寸步不離。最痛苦的就是每天早晨上班前,辰辰都抱著媽媽的腿哭著不讓媽媽上班。早上就經(jīng)歷這樣的不愉快,讓一家人難受極了。
情感依戀:依戀是指寶寶和家人形成的相互聯(lián)系。情感依戀是嬰幼兒最基本的需求。辰辰的這種情況是“分離焦慮”:離開媽媽就沒有安全感,撕心裂肺的哭鬧。分離焦慮一般出現(xiàn)在一歲之前,在1-3歲達到頂峰,引起的強烈反應對寶寶成長不利,也影響大人的心情和狀態(tài)。做到以下兩點可以幫助寶寶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期,建立起健康的情感依戀:一、家長要用時間陪伴孩子:和孩子互動,不只是在他身邊呆著干自己的事情。每天即使只有半個小時的“全情陪伴”,孩子有了安全感,會慢慢變得獨立。二、媽媽離開前做好分離緩沖:提前說明離開的時間、理由,離開的時候要干脆,不要依依不舍。
華華很“脆弱”,常常玩的好好的因為一點小事就哭的昏天暗地,有時候本來很高興一下子就生氣了。面對喜怒無常的華華,家長感到無可奈何。
情緒體驗:嬰兒有好奇、快樂、憤怒、恐懼等基本情緒,2歲左右,孩子開始有了復雜的情緒,比如嫉妒、驕傲、害羞,此時他的情感很不穩(wěn)定,說變就變,似乎是在“適應”突然豐富的情感。同時寶寶也會對他人的情緒有感覺,會根據(jù)他人的情緒調整自己的行為。家長在孩子情緒變化的時候不用過于緊張,不用過分反應。家長對情緒的調節(jié)和處理是寶寶學習和模仿的對象。如果家長被孩子的情緒帶著走,或者反應過度,寶寶的情緒變化會更頻繁、激烈,對情緒控制不利。
2歲的小迪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玩,或者到游樂場去,沒過多長時間都會引起爭執(zhí)。小迪看到別人手上有他喜歡的東西時就直接上去搶,自己玩的東西別人碰一下就不依不饒。小迪還總喜歡打大人,說話也不聽。
意志與個性:爭搶東西、打人不是道德問題,而是這個年齡階段寶寶的心理發(fā)展特點。1-3歲是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,他們沒有物體歸屬權的概念,認為我看到的拿到的就都是我的。為了捍衛(wèi)自己的東西,還會伴隨攻擊性行為。孩子不需要大人的評判和介入,而是需要正確的引導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(jié)奏,會在在后天的影響下,形成自己獨特的特征。打大人也是寶寶吸引大人注意力、捍衛(wèi)自己的表達方式。正確的教養(yǎng)方式有:1、安全范圍內讓寶寶自己協(xié)商解決;2、出去玩之前給寶寶打好“預防針”,幫助建立物權概念;3、建立“交換”概念,培養(yǎng)良好習慣。
針對1-3歲孩子的發(fā)展特征,家長進行心理保健有三個原則:1、提供安全又富有探索的環(huán)境,豐富孩子的生活;2、在孩子以模仿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時候,給孩子找到合適的同伴,同時家長做好表率;3、制定底線思維,建立富有彈性的規(guī)則。
< 上一篇:1-3歲,當孩子的心理開始萌芽(上)
> 下一篇:嬰幼兒心理健康實用指導手冊上線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