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心資訊>媽媽立規(guī)矩,爸爸拖后腿:父母這么做,才是養(yǎng)娃真經(jīng)
小時候我們家也是,媽媽唱紅臉,爸爸唱白臉,似乎這樣的“打法”教育效率奇高。但實際上這不但會給娃造成“認知偏差”,還有可能越長大越“叛逆”。
最近朋友和我抱怨她的日子沒法過了,原來,她和老公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停地發(fā)生矛盾。
她要求孩子回家務(wù)必先寫作業(yè),完成后再去玩。而爸爸心疼兒子,認為孩子放學后玩一會兒,看看動畫片,也在情理之中。
只要爸爸在家,孩子放下書包就開始看電視;為此,朋友只能盡量提早回家,搶占先機讓孩子先寫作業(yè)。
兩個人你來我往,一個學期都快結(jié)束了,誰也不服誰。孩子也不知道到底聽誰的好。
北宋著名文學家宋祁,就精辟地總結(jié)過這種現(xiàn)象“父否母然,子無適從”。
意思是父親說不那樣做,母親說就那樣做,子女就不知道該怎樣做了。
家庭教育中,最忌諱的就是這種“父否母然或是母否父然”的不統(tǒng)一,孩子一會兒東,一會兒西,一忽對,一忽錯,最后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適。
父母一條心才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基礎(chǔ)。
01
爸媽意見相左
孩子進步慢,父母威信減
父母統(tǒng)一意見,給孩子訂立的規(guī)則一同遵守。若一個破壞規(guī)則,一個維護規(guī)則,往往不利于孩子理解規(guī)則,對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。
在湖南衛(wèi)視的一期《放學后》節(jié)目里,就有這樣一個家庭:
女孩王若曦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??墒蔷团畠航逃龁栴},若曦爸媽產(chǎn)生了分歧:爸爸覺得媽媽推進的節(jié)奏太快,要避免拔苗助長;而媽媽覺得爸爸太慢了,孩子時間寶貴,輕舟過千山才好。
媽媽出門前囑咐女兒完成作業(yè),反復要求爸爸嚴格監(jiān)督檢查。
媽媽前腳剛走,父女倆就開始撒歡。直到媽媽打電話詢問,爺倆才開始做作業(yè),爸爸還幫忙打掩護“做著呢,寫挺好”。
若曦寫小字,沒有對齊紙張,爸爸一邊說沒事一邊畫小人;若曦寫數(shù)學,字都起飛了,爸爸全情投入打手游索性不管;若曦要寫日記,爸爸讓等媽媽回來一起寫。
等到媽媽回家,發(fā)現(xiàn)女兒在看電視,還是日記都沒寫的情況下看電視,媽媽激憤地指著老公大聲問女兒:“他看著你寫了么”?若曦靠在爸爸旁邊說“他在那畫畫”。
媽媽將女兒拎進書房檢查作業(yè),發(fā)現(xiàn)字是歪的, 孩子立起擋箭牌“爸爸說沒事沒事”。
生活中像若曦爸媽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(shù),每一方都認為自己的方式正確。
在這種方式下培養(yǎng)的孩子,就如同小若曦一樣,不但沒有進步,還會鉆空子,挨媽媽批,就找爸爸當盟友;作業(yè)過不了關(guān),就拿老爸來背鍋。
長此以往,孩子不會進步,父母的威信也會大打折扣。
前蘇聯(lián)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“威信本身的意義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論證,在于它是一種不可懷疑的長者的力量和希望”。
有威信的父母,才會讓孩子信服。
02
爸媽一條心,先天不足的孩子,也能摸到天
在一期《朗讀者》中,董卿采訪了一對母子,兒子楊乃斌和母親陶艷波。
乃斌8個月大時,一次發(fā)燒導致聽力受損,從此世界便沒有了聲音。
年輕的父母痛苦、悔恨,但生活還要繼續(xù),孩子仍會長大。他們商量一番,堅定了未來的路:生下孩子,就要對他負責,一定讓他過上正常人的生活。
夫妻二人為了這個目標,分工明確:母親全職陪孩子上學、料理生活;父親負責賺錢養(yǎng)家。
為了跟兒子溝通,陶艷波專程去北京學習唇語,自己教乃斌學說話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乃斌5歲時,終于第一次開口叫“媽”,這讓夫妻二人相擁而泣。
孩子上學了,“同桌”媽媽的16年陪讀生涯開始,寒來暑往,那個坐在課桌前的小男孩已經(jīng)長大,他和同齡人一起在19歲步入大學校園,按時畢業(yè)。
不負爸媽的期望,楊乃斌融入平凡的生活,走上工作崗位,自食其力。
夫妻同心,其力斷金。正是這對夫妻16年如一日的齊心協(xié)力,成就了今天優(yōu)秀的兒子。
在家庭教育中,爸媽一條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,推動著孩子更努力,更優(yōu)秀。
03
家庭教育中
爸媽一條心最重要
宋慶齡就曾這樣闡述家庭對孩子的影響: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,歸根結(jié)底是受家庭、父母的影響……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。
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一生受益,家庭氛圍和諧健康。
所謂的“父母一條心”,體現(xiàn)在教育孩子的目的、為孩子建立的規(guī)矩規(guī)則上,尤其是雙方處理分歧的方式上。
1> 教育目的一條心
儒貝爾曾說:“目的并不一定是為達到它才樹立的,而是作為瞄準點才樹立的”。
教育的目的也一樣,孩子以后成為怎樣的人?作為最了解他們的父母,要多交流,統(tǒng)一目標后才會相互配合。
這么帥氣優(yōu)秀的男孩,是怎樣養(yǎng)成的呢?作為一名老兵的父親給出了答案。
幼小的余子康受父親影響,立志要成為一名軍人。在他少年時,父親就用半軍事化方法管教他,犯錯扎馬步、俯臥撐、站軍姿。
媽媽看著兒子受罰,非常心疼,但只能忍著不吭一聲,還時不時告訴兒子:這也是為以后的部隊生活打基礎(chǔ),想成為一個真正的軍人就要嚴格要求自己。
正是父母教育目的一致,長年累月的默契配合,余子康最終圓夢綠色軍營。真的是“桐花萬里丹山路,雛鳳清于老鳳聲”。
楊乃斌、余子康,他們的父母都知道,要將孩子培養(yǎng)成什么樣的人。
只要明確教育目的,努力才有方向。
2> 訂立規(guī)則一條心
曾子的一句話“無以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”流傳千古。
《育兒大師》中有這樣一期節(jié)目:小男孩樂樂5歲,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,就會非常暴躁,不但打爸爸,還會化身小老虎咬爸爸胳膊。
又打又咬人之后,還會委屈地哭喊“我不愛媽媽,我不愛你們了”。
即使動用棍棒,樂樂依舊撒潑打滾,直到吵得爸媽趕緊滿足他的要求。
而當樂樂進入節(jié)目組的幼兒園后,卻乖巧聽話,是個守紀律愛集體的好孩子,讓這對年輕的父母特別困惑。
觀察老師給出解答: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一致,應(yīng)該是制定規(guī)則這件事,而不是打孩子這件事。
有時制定規(guī)則的父母,往往是最先破壞規(guī)則的人。
就如同樂樂爸媽,為了讓孩子服從規(guī)則打他一頓,耐不住孩子吵鬧很快又滿足他。
淮南子中有這樣的話“矩不正,不可為方;規(guī)不正,不可為圓”。規(guī)矩是孩子們在家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秩序,父母要時刻保持規(guī)矩的不可破壞。
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規(guī)則,擬定獎懲辦法,比如寫作業(yè)時不能一邊寫一邊玩;吃完飯,要洗碗等等。
照章辦事、按章獎懲。
讓孩子在家庭中學會遵守規(guī)則、敬畏規(guī)則。
3> 出現(xiàn)分歧私下溝通,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
夫妻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,來自于兩個不同的家庭,教育背景、教育經(jīng)歷等都不盡相同,分歧是必然存在的。
處理好教育孩子的分歧,避免不必要的爭吵,首先維護好夫妻關(guān)系。
有了好的夫妻關(guān)系,才談得上好的親子關(guān)系。
比如,父母可以根據(jù)各自優(yōu)勢分工。在一期《天天向上》中,專家這樣建議我們處理分歧:
根據(jù)父母雙方的特點,比如父親是工科出身,嚴謹理性,母親具有文科背景,細膩感性。
兩個人可以明確分工——孩子的學習由理性的爸爸負責;孩子的衣食住行由細膩的媽媽負責。重要的事情,私下商議達成一致。
父母雙方盡力要做好自己分工的內(nèi)容,如果某些方面不同意對方的處理方式,可私下溝通商議,共同尋求最佳的教育方法,達成一致。切不可當孩子面,一方在教育孩子,另一方插手干涉。
在家庭教育這條路上,沒有理所當然的正確,只有父母一條心,共同提升科學的方法,孩子才能不斷地優(yōu)秀成長。
父母教育上的一條心,猶如指南針,讓孩子時刻有方向。
父母教育上的一條心,猶如助推器,讓孩子時刻有動力。
父母教育上的一條心,猶如定海針,讓孩子時刻享受家的溫暖。
求同存異,分工配合,才是健康的家庭教育。
本文來源于微家長
更多育兒知識,關(guān)注NYC湖州長興早教中心頁面
< 上一篇:天天學習的孩子,輸在了哪里?